2020年以來,國家能源局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八部委印發《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煤礦智能化建設全面鋪開。在此背景下,內蒙古鄂爾多斯某大型煤礦積極響應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煤礦智能化建設號召,牢牢抓住行業發展的機遇期,推進礦井智能化升級改造。
內蒙古鄂爾多斯某大型煤礦位于國家規劃的神府礦區東勝煤田,設計年產能560萬噸,2014年正式投產。隨著智能化建設的推進和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各系統產生的珍貴數據進行深度整合和廣泛利用,賦能業務增長、指導業務決策、應對經營迭代,成為企業更長遠的追求。
為助力該煤礦智能化發展目標的實現,震有科技通過深入場景,結合“基礎通信+行業數字應用”優勢,以萬兆工業環網、私有云、物聯網建設為基礎,以大數據技術為手段,打造貼近業務的智能綜合管控平臺,深度融合綜采、安全監測、水文、地測、重要場所無人值守等智能裝備的監測和控制數據,實現礦井信息化、自動化深度融合,賦智能于礦井。平臺提供多項功能,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指導決策。
震有科技煤礦綜合管控平臺的建設,形成生產監控、智能管調、安全監測、經營管理、應急指揮五大智能中心,確保實現高效、資源集約、智能化礦山的目標。
在綜合管理平臺上實現對所有生產子系統的數據采集,相關數據能夠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系統間的數據存儲、數據共享、數據聯動、生產過程分析。智能綜合管控平臺能夠結合通信、監控等其他系統的數據融合,完善并構建系統設備感知層體系,增強控制系統可靠性與可用性。

智能管調中心是在智能管控平臺的基礎上,集成人員定位系統、車輛管理系統、生產調度系統、一張圖協同管理,各子系統可獨立完成子系統的管理功能,管調中心的數據又相互共享,相互調用,聯動組合,最終達到優化資源配置、智能調度管控生產過程的目標。

礦山安全中心是在智能管控平臺的基礎上,基于數據中心調用安全監控系統、礦壓監測系統等系統數據及指標,形成對礦山整體安全的動態分析與評估,根據煤礦隱患實時監測數據,全面掌握安全狀態,系統綜合數據運算與分析,為礦山安全決策提供基本的參考依據。

經營管理中心實現對經營管理業務的數據BI看板,將領導最關心的經營管理類數據匯總呈現,包括煤礦生產計劃情況、完成情況、能耗使用情況、庫存量、銷售量等,可以為領導經營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應急指揮中心通過整合各生產系統實時數據,將不同事件和場景的應急流程規范化,并提供所需要的數據、資源、工具等,實現應急態勢的全方位展示和應急預案的流程化執行,當礦井出現災害和險情時,能為應急指揮提供指導,為災害搶險提供科學依據。

傳統煤礦井下業務系統種類繁多,涉及煤礦安全生產的“采、掘、機、運、通、安”等各專業子系統獨自為陣,同一基礎數據在不同系統中定義不同,無法保證同一個對象編碼的唯一性及上下游管理規范的一致性,極大增加了數據存儲和利用的難度。
基于此,震有煤礦智能綜合管控平臺通過建立生產數據規范和數據接口規范,確定生產數據接口和采集的標準,實現生產系統數據統一規范和存儲,對多源異構數據進行有效集成與數據融合,為實現數據共享和利用提供基礎。
同時建立礦級工業數據平臺,實現數據高速讀寫和大容量存儲,支撐礦級數據應用?;跀祿梢幏?,支持多種類型數據源的數據集成,支持集群部署和處理器擴展。
傳統的煤礦井下各系統智能化水平較低,只能做到對各自專業范疇內的業務進行管理,跨業務決策完全依賴人工,這成為提高煤礦智能化運營效率的一大制約因素。
震有的解決方案打破了該煤礦井下各系統相互獨立的狀態,通過安全綜合管控,利用二三維GIS一張圖,集成井上下安全監控系統子系統,實現二維、三維、圖表等多種方式進行數據融合和展示,提供人員、安監、視頻、廣播等位置化聯動服務和應用,實現安全監測類系統的綜合監測、查詢、統計分析。
實現數據融合、互聯、監測、遠控,在此基礎上,對生產系統的安全、生產過程中的設備運行狀態進行監測、統計、分析,形成礦井更加節能、安全、高效的具體可執行方法。
礦井環境條件復雜,生產安全隱患問題不容忽視,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對礦井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將造成巨大的威脅,因此,煤礦智能管控平臺能夠進行實時實況監測預警尤為重要。
震有為該煤礦搭建的管控平臺,基于視頻AI分析、火災水災仿真、頂板來壓分析、避災路線規劃等智能應用,利用單因素、多因素融合的分析方法配置報警策略,能夠實現對各系統、各參數全天候的預報警分析,為實時決策指揮提供有力參考,對降低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視頻AI分析

避災路線

人員軌跡
面對煤礦智能化建設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震有將持續為合作伙伴提供技術賦能,助力煤礦數智化升級,踐行安全、高效、綠色的發展理念,真正將“提質增安、無人少人、綠色高效”的智能礦山目標落到實處,加快推動煤炭工業的高質量發展。